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宿州市47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全部开工建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27

  宿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是安徽省首个成功申报的中央资金支持的治理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宿州市推进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目前三县一区33个乡镇、89个农村黑臭水体等治理项目采用EPC+O总承包模式,其中涵盖国家级水体25个、省级水体64个,总治理面积83.49万m2,拟投资4.28亿元。截至目前,宿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完成49个水体施工图设计,16个水体完成治理任务,2023年47个任务全部开工建设,拨付中央资金达8114万元,开工率为42.7%。

  建立完善领导机制。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相关负责同志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的联动工作机制。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先后3次调度工作进展,并多次赴现场开展调研。

  压茬推进前期工作。2022年9月,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项目实施合法性审核、市场公平竞争审核,征求各县区政府、相关部门意见。2022年11月23日,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确定由市生态环境局牵头,采用EPC+O模式迅速推进项目招标工作。常务会后,市生态环境局公开了EPC+O、监理、跟踪审计、绩效评价等招标需求,同时启动项目测绘、初步设计工作,进一步核算工程量,为招投标工作做好准备。2023年2月底,完成全部89个水体测绘工作,3月完成第一轮初步设计,招标方案完成编制,并进行专家评审。2023年4月完成了EPC+O、绩效评价、监理、跟踪审计招标。虽说宿州市前期治理任务完成情况有所滞后,但扎实的工作基础,为后期项目快速推进及超进度完成提供了条件。

  协同攻坚卡点难点。为解决污水处理设施选址问题,市生态环境局督促各县区及早完成用地选址,并牵头赴各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乡镇、村对接用地预审工作,对初步设计选址进行确认,有效解决污水处理设施选址问题。推动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专班,自上而下形成联络机制,确保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问,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为解决地方配套资金问题,市生态环境局赴灵璧县、泗县、萧县,一对一进行帮扶。通过EOD、TOT-BOT等模式谋划项目,筹集资金,确保泗县、灵璧县地方配套资金有出处。萧县拟通过整合乡村振兴、农村整治等涉农资金,落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地方配套资金。

  强化项目监督管理。认真落实生态环境部召开第二季度调度会要求,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农业农村、水利、住建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专班,每周赴县区开展现场检查。针对对接会中各县、乡镇提出的问题,督促指导中标单位制定措施,开展整改,提高项目推进效率,完善项目现场管理,强化项目质量监督,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治理工作。按照《宿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完善2023年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治理实施、组织验收、绩效管理等工作要求,完成《宿州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实施方案》及绩效目标要求。

  狠抓项目推进实施。按照宿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结合年度治理任务,细化控源截污、水体治理工作任务,一水一策,清单式管理,量化管网建设、清淤疏浚、场站建设、水生植物种植、岸坡整治工程量。进一步明确各项工作时间节点,倒排工期表,尽快完成项目施工设计,加强工作工序衔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督促项目施工单位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实行交叉作业,优化施工,确保2023年年底前完成总工程量的80%、2024年3月提前5个月完成89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实现实施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

  放大联动机制功效。进一步发挥项目专班作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加密督促检查频率、加强督促检查服务,定期分析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做到全过程跟踪、协调、督促和服务到位。强化项目管理,开展现场检查的同时,做好项目档案管理,统筹推进项目监理、跟踪审计、绩效评价等工作,已完成治理项目,及时组织验收工作。

文章录入:romanzj    责任编辑:romanz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